在大部分人印象中,东北指的是黑龙江、辽宁、吉林这三省,但实际上,广义上的东北还包括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由于地缘相近,文化相亲,语言相似,形成了“东北地区”概念——这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历史积淀与共同发展的愿景。
近日,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7月1日起在东北三省一区同步施行。
“旅游协同立法是规范和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韩金华说。
这是东北三省一区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小荣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东北三省一区旅游协同立法,从过去的“松散联合”向实质性的“机制协同”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协同立法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在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市场营销等层面,可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突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不均衡困局,解决三省一区文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他说。
近年来,各地旅游业呈现出“抱团”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东北地区,由于“区域”概念鲜明而城市概念相对模糊,如何提高部分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辨识度,并有效撬动三省一区的旅游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和“内卷”导致的零和博弈,仍面临诸多待解之题。
抱团发展
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腹地,与俄罗斯、朝鲜、蒙古接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边境口岸和城市众多,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东北三省一区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和体育文化。这些共同文化基础为旅游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该《决定》由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牵头,会同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形成。
哈尔滨太阳岛与松花江南岸。图/视觉中国
《决定》明确了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即推动区域旅游资源协调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品牌。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协同发展路径,包括冰雪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等多个重点领域。
《决定》提到,通过共同推进重大旅游通道和板块的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旅游消费城市圈和集聚区,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决定》还强调开展政府间的协调推进机制、旅游市场的开发合作、宣传推广的一体化、旅游交通与监管的一体化、标准与信用的共建、智慧旅游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共建等。
“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等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推动区域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梁启东说。
事实上,东北地区曾经进行过类似“联盟”性质的探索,比如东北“4+1”城际旅游联盟、东北旅游景区联盟、东北地区旅行社合作联盟、东北旅游行业“3+1”联盟等。尤其是成立于2014年的东北旅游景区联盟,是国内首个跨省区域性景区协作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覆盖了东北三省数十家景区。
不过,在孙小荣看来,部分联盟为地方自发或行业自发形成的联合组织,在空间、资源、产品和市场的深度整合层面,缺少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导致这种联合很容易浮于表面,更缺乏持久性和深层次的协同进化。
“这些年东北旅游市场不乏爆点、热点和亮点,但都是点状的和城市化的,不是跨区域的,没有产生类似“川藏线”“西北大环线”等较为稳固,被市场认可的跨区域旅游环线。”他说。
在全国层面来看,旅游业抱团发展都是大势所趋,近些年更是得到进一步强化。
2023年,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和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成为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东北三省一区辖内各市县对于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态度积极。例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市长及永乾就曾表示,“呼伦贝尔可不断拓展与东北三省合作新渠道,通过借势宣传、合作宣传,形成立体宣传网络,打响地域品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抱团发展,有利于“握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共享“1+1>2”的合作效益。
“在旅游领域,东北三省一区通过互送客源、共享资源和市场,可以打造更具多元化、更有吸引力、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形成比各自单打独斗更具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线路。”他说。
贾若祥还指出,东北三省一区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上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备从更广区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因此,应率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通过在更广泛的区域和领域内统筹资源与市场,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东北,没有城市?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元,有大冰雪、大湿地、大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从冬季旅游的“一枝独秀”到夏春秋的全季全域游,是全国为数不多可以实现“四季皆可游”的区域。
近年来,东北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冰雪旅游、避暑旅游、自驾旅游、边境旅游等具有东北特色的旅游品牌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夏天。图/视觉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亚布力滑雪场。图/视觉中国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东北三省一区共实现旅游收入15815.25亿元,其中吉林省最高,为5277.35亿元,黑龙江最低,为2215.3亿元。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6月以来,东北地区主要目的地城市哈尔滨、大连、呼伦贝尔、长春、沈阳等旅游热度出现快速上涨。其中呼伦贝尔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78%,哈尔滨旅游搜索热度上涨96%,




相关论坛
相关广告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