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技术的兴起,人工AI、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5G运营成本这么高,且4G网络速度足够支持普通人的生活之用,5G真的有必要存在么?
实际上5G技术的应用价值不在于为普通人提供网络,而在于网速提升后的应用场景。但本期要说的并不是5G,虽然它的运营成本很高,但已经被研发出来,且已经还是商用了。本期文章要说的是6G网络,让各位了解6G网络概念。
其实6G网络指的是第六代通信技术,也可以称之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6G网络的研发主要是为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研发6G,其主要技术体现在传输能力以及降低网络延迟,6G网络的传输能力要比5G快很多,网络延迟有可能突破到“微秒级”。
通俗点儿说,6G网络就是一个移动通信标准,主要是通过地面无线设备与卫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将“网络”覆盖到全球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往小了说,可以让偏远山区的人群享受网络覆盖后的福利(医疗、网络教育);往大了说,一旦6G网络布局完成,地空配合下,可以对自然灾害预测、救援搜救、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领域起到“颠覆性”的促进作用。用一句比较夸张、但有可能实现的词来形容:“万物互联”。
但凡是使用4G、5G网络的场景,6G都会为它们来带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契机。
咱们中国的6G早在2018年3月份就开始了,像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纷纷布局,开始研究6G技术。如果看过《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白皮书的朋友,就会知道6G与5G的区别在哪,虽然以现在的研发进度想要实现6G网络还非常难,但如果真的研发成功,6G传输速度要比5G快百倍左右,一秒钟下载一部电视剧,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像芬兰、欧盟、俄罗斯等国家,也已经展开了6G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就连因为5G技术制裁华为的美国,也在2019年开始着手研究6G,并且通过投票开放了“太赫兹波”频谱。像韩国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也都设立了自己的6G研究中心。
随着世界各国开始研发6G,太赫兹(THz)频段也备受关注,实际上太赫兹频段指的是“100GHz-10THz”频段,它的频率要高处5G很多,而1G网络是0.9GHz,4G网络也才达到1.8GHz以上,藉此就可以看出6G与其他网络的差距。
通信技术的提升必然会导致频段的频率变高,偏谱频率变高,允许分配的带宽范围就越大,特定的时间内传递的信息、数据量也随之而增加、增大。这就好比是修高速公路,只要场地不受限制,公路越宽跑的车就越多,公路越平坦, 汽车 跑的就越快。
此外,还有一点,无论是哪一种网络,提供的带宽都是有限制的,但随着使用该网络终端设备的增加( 汽车 、轮船、手机、电脑、无人机等),必然会导致网络的堵塞。想要解决此类问题,最简易、直接的办法就是“研发5G、6G”。
虽然现在5G还没有普及,但这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提前研发6G,就是为了做技术积累,而各国之所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6G,主要就是为了在技术上压制其他国家,好让自己国家的企业因此而受益,这从美国不遗余力的打压华为就能看得出来。
而所谓的“太赫兹”也可以称之为“亚毫米”,它具有衰减穿透力强、时域频谱信噪比高、瞬时带宽大等特点,在医疗领域、勘测成像、通讯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基于它的一些主要特点,尤其是“瞬时带宽”,完全是可以应用在高速通信领域的。
说到这个“指标”,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很多国家以太赫兹频段为6G网络的突破口,但并不是说应用了太赫兹频段的网络就属于6G网络,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达到相应的标注才可以。比如传输速度最低要达到100Gbps,最高需要要达到1Tbps,最要要比5G快10倍以上。除此之外,定位精度、通信时延、中断几率、设备密度等等,都要优于5G。
说的简易些,6G就是5G的迭代版本,虽然初步确定了“6G网络的通讯标准”,但不代表达到了这些指标的就一定是6G。
不过现在的6G还只是研究阶段,连最基本的“标准”都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至于商用问题,能够在10年后开始商用,都算是快的了。
4G到5G需要5年,5G到6G需要5年,加起来大概10年。目前5G已经到了全国建网商用时代,5G手机已经批量上市。而6G目前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
望给个采纳吧,谢谢!
近日有媒体爆料:华为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研发中心中开始6G网络的研究。5G未至,6G已经上路了。
谈到6G,有的网友可能说:现在连5G还没用上呢。研究6G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其实一点也不早,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长就表示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技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通讯技术强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研究机构都已经启动了6G网络的研究。
通讯技术标准的规划和制定提前于实施和普及,既然5G已经即将进入到了商用领域,也就意味着各国对于5G的标准的制定和讨论即将进入到尾声。也就意味着6G网络标准的起航。
一、啊~~6G,你比5G多1G
6G技术是指第六代移动通讯技术,它的到来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要快的多。从我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它可能将在2026至2030年之间投入商用。 为什么6G技术来得这么快呢?从4G到5G不是用了将近十年时间么?
我在翻看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的讲稿时,他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历代通讯技术的: 移动通讯技术到目前为止经历了5代。无一例外的都是奇数代(即1G、3G和5G)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而其后的偶数代技术(即2G、4G)是在上一代移动技术基础上衍生出的创新业务,达到一种能力的优化而完善。
按照这个规律再去看1G到5G技术,其发展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1G技术是开创了移动通讯的先河 ,在这之前电话都是固定的——人们接打电话都需要在固定的位置。90后们可能没有看到过类似这样的联系方式“电话12345 让传达室王大爷叫一句”。因此虽然1G时代的“大哥大”虽然大且贵(售价上万,那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但它的出现终于让人们摆脱束缚,随时随地接打电话了。
图为1973年摩托罗拉的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
2G 则是功能机时代 ——手机开始降价普及。并在1G基础上延伸出了短信和GPRS功能。但当时的手机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话。
3G技术又是一次革命性创新 ,它让高速数据传输成为手机终端上的核心功能——流量的重要性首次碾压了短信和电话功能。不过3G技术的普及也经历了波折——3G技术标准在2000年就就被制定出来了,但当时的手机却一直停留在功能机时代。3G技术缺乏杀手级应用。不少人甚至嘲笑3G技术:上网冲浪是电脑的主要功能,拿着手机边走边上网还不得"撞电线杆,掉坑里”。
转机发生在2007年。那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三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类似Facebook和微信之类的杀手级应用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在这之后,在报道中还真有人拿着手机上网结果"撞电线杆,掉坑里”。但没有人再去质疑移动互联网有没有用了。
4G网络 则在3G网络上更进一步,带来了更高的网速。于是有出现了短视频和移动支付,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5G网络相比4G除了“更快网速”